切勿利令智昏。今年上半年,买卖企业对公账户发案数在多地称上升趋势。其中涉案账户大多与电信诈骗、网络赌博等各类违法犯罪资金流动关联。企业对公账户为何会被不法分子盯上?其中又有何黑灰产业链?还有哪些监管漏洞要堵?
一,企业对公账户,即企业银行结算账户,是为企业法人、非企业法人、个体工商户办理结算业务的账户。
其一,对公账户的每日转账限额相比非对公账户更高,更能满足不法分子需求;
其二,电信诈骗等犯罪过程中往往伴有频繁转账,用企业账户比个人账户更容易躲避金融、公安等机构监管;
其三,对公账户比个人账户具有更强的欺骗性;
其四,出于保护企业正常经营考虑,针对对公账户的查询、冻结等手续往往比个人账户更加复杂、难度更高。
所以对公账户相对于不法分子可谓是处“天堂”。
二,“公户”被卖作犯罪工具 有专人负责“售后服务”
其一,云南昆明市五华区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、江西遂川、河南的武陟、洛阳等地警方已捣毁多个“公户”贩子团伙,仅其中一团伙就注册公司430个,使用他人身份证289张,买卖企业对公账户1000多个。
其二,“利润”相当可观。生意失败的项先生,在心灰意冷之时被一条“持营业执照可向银行贷款2万元”的广告吸引,随即与“公户”贩子取得了联系。此后,项先生在其诱导下先后用自己的身份证办了30多本工伤营业执照,其中21本开立对公账户,全数出售。
这些看来可能没有什么影响,但实际这些行为不仅可能严重影响个人征信,还可能因涉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、公文、印章罪及违反相关金融法律法规而承担不利后果。
三,要堵的监管漏洞
实现源头打击。工商、银行等仍应强化落实监管责任,形成打击买卖对公账户犯罪的合力,还需公安、银行、工商部门加强信息共享、通报协作等机制。有关部门可通过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,针对相关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异常应如何处理及时沟通、决策。
最后,小编在此提醒大家,受疫情影响到的不止你一人,所以在你觉得承受不来时,看下你的对手的人在干什么,学会自我激励,心态转换,切勿利令智昏。若因一时之难,而走上助纣为虐的违法犯罪之路,不值当。此外,若企业有闲置的对公账户也应及时销户。
以上信息由中顾法律网小编整理。
离婚后被对方家人(有特殊背景)用定位,监听,造谣等手段破坏周边人际关系长达三年,使得本人无法正常工作,负债累累。去派出所报警,警察说属于民事管不了。我应该怎么处理?
法院用手机号码发给我打电话,还报了工号,请问法院的工作人员有工号吗?
有问题,无需注册、快速咨询,中顾法律网专业律师为你服务!